东华大学第六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开班
  发布时间:2019-05-12   浏览次数:861

5月7日,东华大学第六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在延安路校区开班。副校长陈南梁出席开班仪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海社会科学院及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和全体非遗研修班学员一同参加活动。

陈南梁代表学校对远道而来的非遗传承人表示热烈欢迎,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东华大学非遗培训从最初的探索到逐步完善,陆续培养传承人达132人非遗师资50人,非遗传承人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结对创造的优秀成果多次在国际高校及时尚平台展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上海市精准扶贫地区之一,云南盐津也是东华大学的定点扶贫地区,第六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即主要针对彝绣展开,整建制招收云南楚雄地区的学员开展培训。他表示,东华大学非遗培训工作将在上海文旅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东华大学党委共同指导下,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着力提高研培质量和成效,让古老的彝绣技艺为现代时尚增光添彩。

 (副校长陈南梁致辞)

葛永铭代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对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开学表示祝贺。东华大学是本市实施研培计划的重点高校,在研培成果多元展示、依托国际化办学战略推动非遗“走出去”,非遗反哺学科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本次研修班即是上海积极推动非遗研培计划助力精准扶贫背景下多方合作促成的第一个重要项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员李飞云表示,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下,上海市文旅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东华大学多方共同酝酿、促成了此次针对云南楚雄州彝绣传承人的整建制培训班,希望使传统工艺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李俊介绍了服装与艺术学院是东华大学“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战略的第一层次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院,学院基于传统纺织服装学科,构筑了以服装科技创新为龙头、时尚艺术设计为主体的完整时尚学科链。过去三年学院作为我校非遗培训的具体实施机构,重点聚焦贵州传统服饰、刺绣传承人群进行定向培训,形成了自己的研培特色。本次培训首次开办针对云南学员的整建制研修班,学院筹划了非遗大讲堂、香囊创意市集、高校非遗研培学术研讨等特色活动,旨在更好地推动传统刺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陈彬向各位学员介绍了培训课程安排,及与往期培训不同的课程及设计环节亮点,并鼓励学员在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改善功能、拓展用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设计出兼具民族与时尚特点的优秀作品。

传承人代表希望借助东华大学的培训平台,将创新设计理念与彝族文化的内涵元素、技艺相结合,探索民族手作文化市场发展的新思路,帮助楚雄五万绣女家庭脱贫致富。

 (研修学员代表发言)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主动回应广大非遗传承人群的愿望期待,着眼于新时代提升非遗的新活力而开展的国家计划。我校已成功举办五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传承人研培班,东华非遗研修学员与大学生结对的设计作品在上海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恭王府及斐济国际时装周、台湾实践大学、英国曼切斯特中国文化中心等地展出,赢得国际时尚界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2018年学院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立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绒绣艺术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研究》等二项纵向课题,依托项目研究建立更加系统的学术支撑,有针对性地推动非遗研培迈向更高的层次。

今年,我校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惠及更多传承人群要求,招生学员范围从贵州拓展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本期20名彝族刺绣传承人均来自云南楚雄州,这是我校开展非遗研培以来首次采取整建制模式办班。

  摄影: 黄晓昭撰写:张芸  信息员: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