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三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 成果展示系列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18-06-01   浏览次数:821

6月1日,主题为“布衣经纶”的我校第三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在延安路校区拉开帷幕。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结业汇报展演。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龚毅,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袁孟红、院长李俊,校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柯玲及陈彬等非遗研培教师代表与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上海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等20余家中央和沪上主流媒体记者活动期间现场采访报道。柯玲主持结业典礼。

崔运花在致辞中向一直以来给予我校指导与支持的上海市文化广播管理局和贵州文化厅,为承办非遗研培工作付出努力与贡献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和参与东华非遗研培项目的贵州非遗刺绣传承学员们,表示衷心感谢。我校作为首批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定向贵州非遗技艺精准研培,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宗旨定制课程,通过传承人、中外学生设计师三合一的互学模式,集合静态展、动态秀、创意集市、交流座谈等丰富形式的结业成果系列展演,为传承人提供终生互学服务。研修班成果继5月登上斐济时装节舞台,还将于6月5日首次进京在北京恭王府展演,于10月赴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动态展演。她表示我校将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的指导下,更紧密地与各省市文化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创新非遗研培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为中国非遗文化传承健康蓬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龚毅在致辞中对东华大学作为开展非遗研培工作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相关工作中所作努力,尤其是在本期研培中加入了更多实践环节表示充分肯定。他期待非遗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作品,在非遗传承人、高校与企业三方的跨界交流与合作下,将设计作品投入实际生产,扎实推进非遗传承,为市民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李俊介绍了学院在非遗研培工作开展方面的创新举措,包括集中校内教学精品课程与校外实践学习资源,发挥学院多学科交叉互补特色优势等,充分体现了“美好学院,时尚大家”的学院愿景。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推进非遗研培优秀作品与国际院校及时尚平台交流的机会,让传统焕发出新意,让非遗技艺走出校园,走上国际舞台。陈彬介绍了非遗研培项目课程设置的特点及理念,对如何传承和创新非遗传统技艺所作的深入思考,认为应将中国的时尚观点和设计思想充分融入非遗创新设计,以中国审美诠释民族文化。

结业典礼上,崔运花与龚毅、袁孟红为优秀学员和特殊贡献奖学员颁发证书,李俊、陈彬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崔运花与龚毅、袁孟红为优秀学员和特殊贡献奖学员颁发证书)

第三期非遗研修班共有来自贵州各个民族的18名学员和上海绒秀代表2名。我校在往期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以刺绣为主线,整合并精选服装、纺织工程、工商管理等学科在教学、研究、生产、传播各阶段精品培训资源,让学员们在学识、眼界、技艺上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研培班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特别设置了“非遗实践课堂进工厂”环节,学员们在我校课外教学实习基地里尝试在皮革等各种不同载体上刺绣,探索更多产品延伸可能。指导老师注重弘扬非遗的当代价值,鼓励学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传统图案基础上结合当下生活再创作,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学校还召集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与20位非遗传承人结对共同创作服饰新品,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互渗透和碰撞,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崭新的风姿再现生机。

经过研培的刺绣传承人群在设计眼界、表现手法以及作品附加值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他们表示,回到家乡后将运用所学积极投身实践,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加入当代人乐于接受的元素,形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的完整体系,让更多人从了解贵州文化开始喜欢上贵州刺绣,让贵州刺绣在千家万户的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非遗研培工作对学校艺术学科发展和艺术人才培养同样有巨大促进作用,我校未来将以“研”带“培”,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引领作用,深入调研项目发展现状和传承人群现实需求,建立更系统的学术支撑体系,扎实做好研培各项工作。

 (非遗传承人群展示民族服饰)

(非遗研修学员与东华学子结对设计刺绣作品展示)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行动,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而推行的一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政策。我校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6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首批57所参与院校之一,自2016年9月以来,已举办《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培训班1期研修班3期,培养非遗传承人群110余人。学校以印、染、织为教学特色,定向贵州省开展精准研培,坚持将学生作品以“动态秀”和“静态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代入感”的展示,建立与传承人学员间的终生互学服务。

延伸阅读:

让久藏深闺的传统刺绣技艺“活在当下”——东华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侧记

  摄影: 蒋静文撰写:张芸、段然  信息员: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