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2019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上海市)总结会议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举行。上海市文旅局一级巡视员王玮、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吴晶、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上海非遗保护中心书记张洁等领导以及沪上八所研培高校的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出席会议。非遗处处长胡恩同并主持会议,对会议作出最后总结与展望。
会议现场
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致欢迎辞。陈校长代表学校对上海非遗处、文旅局、人社局等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本校非遗研培师生的辛苦付出给予高度评价。陈校长介绍了东华大学的发展及专业特色。他提到,我校非遗研培的任务由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承担,自2016年9月起至今,服装与艺术设计设计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聚焦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创新,至今已举办了七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培班。三年多来,东华在严格制作、参加、举办国内外各种成果展示展演数十场,展出独立的作品百余件,静态展千余件。2018年5月,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非遗教学和非遗研究双管齐下。2018年8月,学校建立了海南保亭传统工艺工作站,2019年工作站全面铺开。展望未来,陈南梁表示东华大学将在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以及人社部的指导下,不断创新非遗研培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升研培效果,为我国的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致辞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胡恩同对2019年各高校的非遗研培成果作了简要的回顾。他提到,2019年度的非遗研培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办学教学扎实有效,二是研培成果在进博会上大放光彩,三是整个研培成果的转化在业界获得广泛好评,四是精准扶贫显现成效。他表示,各高校积极探索研培成果的转换,搭建市场的嫁接平台,结合自己院校的特点推动了研培成果的转化,把研培计划办出了学校特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非遗研培工作获得了文化和旅游局以及社会各界高度的认可。胡恩同代表非遗处向各高校院校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与崇高的致意。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胡恩同致辞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对上海大学2019年度研培工作作出了总结。上海大学2019年度研培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研修班、非遗回访、上海大学非遗展览及传播几个模块。上海大学在2019年共开展6期研修班,其中上半年的非遗研修班主要集中于木艺、织造,下半年主要集中于扶贫。非遗回访工作为2次阿坝,1次新疆,4次贵州。回首2019年,上海大学非遗跨界展览共计20余场,包括2个国际交流展览,4个国家级展览。展望未来,上海大学2020年计划为目标地区提供非遗技艺专题研究和普及教育,提高技艺增加收入,促进文旅融合。在非遗处的具体指导下,把非遗扶贫转化工作做得更好。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主管闵杰副教授对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9年度研培工作主题概括为“工艺之兴,非遗品牌化与商业路径探索”。闵杰对2019年度非遗工作的总结为非遗研培到商业转化、价值链构建、2019非遗研培三部分。她提到非遗研培的重要任务是使其品牌商业IP化,2019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非遗IP化方向的尝试有十二个非遗虚拟品牌智造项目组,大家居市场导向的合理价格与12个虚拟非遗品牌200余件产品。2019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研培工作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研培理念,以“美好非遗,幸福生活”为研培主题,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研培方针,在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的指导下,得到三省一市一地区的大力支持,承办了四期研修班,包括三省一市一地区、三个整建制研修班。展望未来,学校将着力“以一人带动一片”,提升非遗传承创意能力,助力当地非遗传承与经济发展。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培训主任谢正凯老师将2019年度非遗工作总结为项目内容、办班特色、社会活动三个部分。为落实非遗传承培训,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做实前期调研与后续回访工作。为提升办学质量,学校组织非遗培训年度汇展。在非遗研培工作中,学校以动态化培训方式来构建研培计划的办学新风尚。学校非遗研修班中刺绣班的开展,借助学校的资源,结合办班特色,拓展办学特色,将非遗研培纳入进了文创发展的整体模块。展望2020,学校将在非遗处的指导下,将非遗工作做得更好。
同济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善威老师将同济大学2019年度研培工作主题概括为“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宋善威将同济大学2019年度非遗研培工作概括为非遗研修班、非遗回访、非遗研培拓展项目三个部分。他指出,2019年,同济大学主要承办了第8第9两期研修班,不管是第8期的手工制作技艺研修班还是第9期的玉石雕刻研修班,最后的成果展示都已汇编成册。2019年度的非遗回访工作横跨4个省,涵盖了7个项目。宋善威指出,要将“非遗+”的概念贯彻到研培工作中去,通过“非遗+”的思想,将非遗更现代化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展望2020,同济大学将进一步把非遗研培与学院设计教学深度联动、进一步将“非遗+”的概念贯彻到研培工作中,在非遗处的指导下,将非遗工作做得更好。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刚教授将复旦大学2019年度研培工作主题概括为“纸载文明,交融创新”。陈刚指出,复旦大学研修班以相关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群为研修对象,主要为传统造纸技艺和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研修班的内容发挥复旦大学在文史哲方面的优势,涵盖内容主要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研修、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与交流等几个模块。陈刚对复旦大学研修班的特色与相关思考作出了四点总结,一是以传统造纸和古籍修复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促进相关学习交流,二是充分发挥复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以及在传统手工造纸、纸质文物保护方面的优势,三是在调研中举办座谈研讨会,充分研讨和交流,四是如何进一步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展望2020,复旦大学将在非遗处的指导下,继续举办新一届的研修班,进行回访活动,整合复旦大学学科优势积极筹备申报其他类非遗的研修活动。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非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柯玲对东华大学2019年度非遗研培工作作出了简要的概括。从基本情况、课程与师资、研培成果展览、东华特色四个方面对东华大学非遗研培工作进行了总结概括。柯玲指出,2019年东华大学共承办两期刺绣研修班,两期学员分别是来自云南楚雄的彝族与来自贵州的布依族成员。柯玲将东华特色概括为四点:一是重视调研回访使得研培针对性大大提高,二是注重实践课程使东华研培成果落到实处,三是立足学校特色使非遗研培走向学术纵深,四是侧重设计能力培养已在实战中初显实力。展望2020,东华大学将在文旅部的指导下,继续实行“传承人+大学生+留学生”的联合培养模式;继续利用东华的国际化平台,将研培成果带上国际时尚舞台;继续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同步上海对口扶贫地区;与东华驻海南传统工艺站联动办班。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李柯博士后和上海戏剧学院研培负责人郑稳各自介绍了两校2020年的研培工作计划。计划新年将分别聚焦海派剪纸、徽州三雕和木偶艺术实施研培计划。同时参与总结会的各校教师代表、传承人以及东华大学海南保亭工作站站长陈彬教授进行了汇报交流。陈彬将海南保亭传统工艺工作站总结为扶贫先扶志、因地制宜、紧贴实际、景区带村、传统工艺与合作社结合六点。
最后,上海市文旅局一级巡视员王玮作了总结和展望。他指出,非遗之路漫漫而修远兮,只有将其真正做“活”了,做“新”了,才能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对2020年的发展规划,王玮指出,2020非遗工作的进行要把握正确方向,培养发展优秀传承人,以一人带动一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将非遗与脱贫工作间的转化做好落实与引导,为非遗人群搭建更好地传播传承桥梁。王玮指出,各大高校各有特色,非遗研培要结合项目与学校的特色进行,切记做成同质化。希望2020年的非遗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立足社会需要,助力脱贫攻坚,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非遗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