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6月12日 (周六) | 分论坛1 | 东华大学第三教学楼4楼报告厅 |
第一阶段 |
14:00—14:15 | 《丝绸之路民族文化交融对唐代长安“女着男装”及“女着胡服”的影响》 石历丽(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 |
14:15—14:30 | 《山普拉出土刺绣所见中原影响》 邝杨华(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顾春华(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14:30—14:45 | 《后蜀赵廷隐墓伎乐女俑蔽膝考》 韩旭辉(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
14:45—15:00 | 《古花新拾:丝路沿线纺织品中的圆花饰研究》 王浩威(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15:00—15:15 | 《金壶长生:梁庄王墓出土金银饮食器再思》 谢程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
15:15—15:35 | 专家点评 |
15:35—15:45 | 休息 |
第二阶段 |
15:45—16:00 | 《从秦汉墓葬中的装饰图案看匈奴摔跤和秦汉角抵的关系》 陈哲(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16:00—16:15 | 《从“胡人伎乐”到“汉人雅集” ——丝绸之路影响下唐宋玉带中伎乐纹的装饰艺术考》 李坤元 梁惠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16:15—16:30 | 《从红地含绶鸟纹锦看唐代锦上胡韵》 郑宇婷(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16:30—16:45 | 《云冈石窟佛衣类型及其演进》 刘芳(北京服装学院) |
16:45—17:00 | 《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十二世纪安达卢西亚丝织品的东方元素研究》 张沈彤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
17:00—17:20 | 专家点评 |
分论坛2 | 东华大学第三教学楼18楼会议室 |
第一阶段 |
14:00—14:15 | 《从佛国到尘世——陀罗尼经被的历史沿革浅析》 崔粲(苏州丝绸博物馆) |
14:15—14:30 | 《早期倚坐佛造像的两种形式——印度至东南亚、中国及韩日》 张翔(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
14:30—14:45 | 《桂林唐代优填王像相关问题研究》 刘勇(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14:45—15:00 | 《关于行道天王图的几个问题刍议》 高秀军 查娜(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
15:00—15:20 | 专家点评 |
15:20—15:30 | 休息 |
第二阶段 |
15:30—15:45 | 《北朝晚期单体菩萨造像宝冠类型分析》 杨晓慧(北京服装学院) |
15:45—16:00 | 《“柱-拱-佛”建筑模式的西方源流及其在汉代的传播》 胡文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16:00—16:15 | 《北朝时期佛钵崇拜东传的图像表现——以陕西药王山吴洪標兄弟造像碑为中心》 张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16:15—16:30 | 《文殊山石窟饰耳僧像考》 刘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16:30—16:45 | 《梵像金装从何来?——中国早期佛像饰金探源》 李婧(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16:45—17:05 | 专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