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与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领域优秀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统一部署下,由我院承办的“东华大学2023年‘服装·艺术·时尚’青年论坛暨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成功举办。
自通知发布以来,陆续接到来自国内164所高校的505余名优秀本科生的踊跃报名,经活动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综合考虑学生申请材料情况,共遴选出来自59所985、211和纺织服装类重点高校的148名学生参营。
本次活动通过学术讲座、学院风采展示、学科介绍、研讨交流、专业面试等形式展开,向同学们提供了解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平台,并与院内专家、学者近距离交流,同时为接收2024级免试推荐硕士生及统考生进行初步宣传遴选工作。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吴晶致辞,参营同学认真聆听
学院党委书记吴晶在致辞中对参营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她认为东华大学长期秉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引领纺织类、艺术设计类等学科学术前沿的宗旨,十分注重学生视野的培养,努力营造开放办学的氛围。她表示优秀服装和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多年来学校和学院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教育、产学研合作、国际时尚创意教育合作、创新培养教育等措施,希望营造学术和创意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导给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最后她激励各位同学能以此次夏令营为契机,夯实专业基础、增强科研能力,收获友谊。也希望学员积极向各位专家学者请教,开拓视野、启迪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副院长于晓坤以科技与艺术双驱动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主题,对东华大学的基本概况、学院发展历程、硕士专业方向及招生培养情况四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表示东华大学作为地处上海且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院校,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另外表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学科方向瞄准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结合“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加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学科内涵建设,并以此促进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著名服装、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有志于从事服装和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构筑更加广阔和畅通的平台,以接受国际化教育,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副院长周洪雷教授、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王云仪教授、艺术学理论部博士生导师刘慧教授、产品设计系副主任田玉晶副教授、视觉传达系硕士生导师王亚男老师、环境设计系硕士生导师汪涵老师分别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的前沿发展方向,指出了当今在艺术设计、工程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介绍结束后同学们也积极提出问题,各位老师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并对同学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周洪雷教授介绍了服装艺术设计系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方向,该专业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三个层次,涵盖了服装设计、感知艺术设计和应用等方向。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课程,如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感知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艺术与科技等。此外,该专业涉及多个研究方向,包括服装科技与可穿戴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和方法、时装时尚创新服务与系统设计等。最后,周教授介绍了专业的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上海纺织服服饰博物馆平台、东华晨风时尚创意实践学院、东华新锐设计师培育计划等,给学生提供了专业且多样的学习平台。
王云仪教授首先介绍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整体情况,从发展历程、专业现状、职业发展三个角度展开,帮助大家对专业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同时谈到了关于双硕士的培养计划和其他学校的联合培养项目等情况,另外专业依托现代服装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筑了包括服装各项性能检测评估、数字化设计与快速加工服务平台的科研设备共享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地。同时,王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包括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服装研究、热湿舒适性功能服装的功效性和功能服装的热防护性研究等。最后,王教授结合东华大学校训“崇德博学、砺志尚实”讨论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踏实的精神,不断探索课题中的新问题。
刘慧教授从学科简介、重点领域、研究方向和学科前沿、导师简介四个方面介绍了东华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学科包括艺术史研究、艺术考古与文化遗产、艺术理论、艺术管理与时尚产业四个方向,师资团队雄厚。另外,刘教授还介绍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与书法学科以及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美术教育与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文化的传承创新,以海派艺术为积淀,以东华特色驱动美术与时尚设计的融合,凝练三个学科方向与特色:传统与当代水墨研究、造型与公共艺术研究、纤维和实验艺术研究,架构起传统与当代、理论与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东华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布局。
刘慧教授介绍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向情况
王亚男老师主要介绍了人机交互、视觉传达、数字媒体等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声音交互、实物交互、新媒体交互等方式,展示了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提高用户体验。此外,还讲解了人机交互中的设计学、心理学、机械工程师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王老师以嗅觉交互为重要案例展开讲解,介绍了嗅觉在人机交互中的重要性。气味传感器可以通过感知气味来识别人类的情绪状态,从而改善用户体验。新兴行业中,气味图书馆、七里王国等公司通过数字嗅觉技术,将味觉和嗅觉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最后,王老师针对交互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领域的就业前景、发展方向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专业方向等问题给出了建议,希望同学们关注研究方向,提升自身能力和兴趣。
王亚男老师介绍视觉传达系的设计实践方向情况
汪涵老师以“形态学类型视角下城市更新设计的空间层级建构”讨论为切入点,通过不同社区改造案例结合不同形态学视角理论,探讨了环境设计系城市形态学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了城市形态学的相关概念,如城市形态、建筑形态等,并分析了它们对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城市形态类型学的层级结构,强调了时间的渐变性与连贯性。同时汪老师举例说明了城市微更新的实践案例,提出了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实现了对城市肌理的保护与传承。最后,汪老师期盼同学们选择理想专业研究道路,着眼东华时尚设计特色,深挖环境设计系专业学习策略。
汪涵老师介绍环境设计专业学术概况
田玉晶副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以时尚和创新为主题的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并分析了传统高校在设计领域的差异性。针对行业需要、时尚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等特征,强调国际视野、时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机制;同时,还利用产学研合作形式,将学生培养与产业链需求相联系,构建相互共赢平台,实现设计赋能产业的目标。此外,还重点介绍了以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案例,旨在实现设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目的。
优秀服装和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多年来学校和学院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教育、产学研合作、国际时尚创意教育合作、创新培养教育等措施,希望传导给学生的是一种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一种用学术和创意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本次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把这一特色化的育人理念和举措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时尚创意和科技人才。美好学院、时尚大家,期待你的加入!